從核準制到注冊制,保薦機構等中介機構的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,對“看門人”的要求更高了。但保薦機構為了趕進度,強行“趕鴨子上架”,導致項目的執業質量不高。
中國資本市場正從“量”向“質”發展。注冊制改革下,注冊終止和IPO申請撤回引發業內探討。
截至3月25日,2021年以來創業板注冊制已經終止48家企業IPO,占終止審核總數比例逾67%;科創板注冊制共終止92家企業IPO,今年以來共有28家IPO企業終止注冊,占終止審核總數的30%。監管層對IPO項目的問詢也全面從嚴,過去IPO大多經歷二輪問詢,如今三輪問詢的案例迅速增加。
業內人士向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表示,終止IPO企業數量大幅提高的原因是證監會啟動了對各板塊擬IPO企業的現場檢查,而開展現場檢查的本意是為了提高IPO信息披露質量,壓實發行人和中介機構責任,震懾違法違規行為,從源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,而并非表明對IPO的收緊。
大量企業終止IPO
2021年以來,科創板、創業板注冊終止率提升及IPO審批節奏放緩,成為熱議話題,也引發監管層注意?;仡?020年,經過審核問詢和否決終止審核的企業40余家,科創板審核淘汰率保持在17%左右。
《國際金融報》記者統計獲悉,截至3月25日,創業板注冊制共終止71家企業IPO,今年以來共有48家IPO企業終止,占終止審核總數比例逾67%,其中有45家IPO企業主動撤回,有3家企業未通過審核;科創板注冊制共終止92家企業IPO,今年以來共有28家IPO企業終止,占終止審核總數的30%??傆媮砜?,2021年1月至3月25日,兩個板塊合計76家IPO企業終止上市路,相比去年來看,終止IPO企業明顯大幅增加。
本文轉自人民網,如有侵權請告知本站刪除。